中國電能治理設備企業市場前景
近年來中國電力工業發展迅猛,伴隨大量非線性及沖擊負荷接入電網,引起了日益嚴峻的電能質量問題。同時,智能電網建設及新能源發展又對電能質量提出了新的要求,這使得電能質量的治理迫在眉睫,相關市場前景廣闊。
隨著電力電子技術的發展,電力用戶采用了大量時變控制的非線性設備,電能的使用范圍擴大,電力用戶中涌入了大量的沖擊、非線性負載及不平衡負荷;新的發電方式與儲能方式的推廣使用、高壓直流輸電、新型控制方式,以及使用許多非線性元件對電能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
以上種種原因產生了電能質量問題,并嚴重影響著生活和工作生產。解決日益嚴重的電能質量問題已成為電力電子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和電力系統領域所面臨的重大課題之一,并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電能質量問題會產生諸多危害,諸如導致設備工作異常、產生廢品,計算機復位、數據丟失,設備效能降低、壽命縮短、過熱、燒毀,電容器擊穿損壞、功率因數下降、設備容量下降,電力損耗增加、付出更多電費等。因此,對電能質量的改善與治理迫在眉睫。
調查顯示,每年因電能質量擾動和電氣環境污染引起的經濟損失非常驚人。美國電力科學研究院EPRI的報告指出,全美因諧波等電能質量問題造成的損失每年達幾百億美元以上。在中國,目前的電能使用效率只有35%左右,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電能質量低下所導致。
有關資料表明,日本電能的使用效率在56%左右,美國為52%,歐洲為52致。如果全國大范圍提高電能質量,以此提高電能的使用效率,將對節能減排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電能質量關系到電力系統及其電氣設備的安全和效率,關系到節能降耗、生產和生活,以及國民經濟的總體效益。實施對電能質量的科學監管是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重要條件之一。電能質量標準是保障電能質量的基本技術依據。2000年以來,為適應電網的發展和電力市場的變化,國內外均加快了對電能質量標準的制訂和修訂步伐。
從目前來看,中國電能質量治理的推動主要由供電部門發起,全國各地的供電系統成為電能質量治理的積極推動者。而企業方面,由于對電能質量認識的不足以及對成本因素的考慮,對電能質量治理表現出的熱情不高,這使得中國電能質量市場的推動力略顯不足。
但隨著電力電子與信息通信技術在社會各個領域的滲透應用,一些新型電力負荷對電能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電能質量已成為電力企業和用戶共同關心的課題。企業自身對電能質量要求的提高,以及國家政府對電能質量治理的推進,使得未來電能質量治理內在的發展動力逐步增強。
與此同時,我國電能質量治理產業正在快速崛起,電能質量治理設備、電能質量監測設備、電能質量治理軟件與服務三大領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國內電能質量設備市場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尤其作為當前最先進技術的靜止同步無功補償裝置和有源電力濾波器。隨著設備制造成本的下降,以及對電能質量重視程度的提高,對節能減排的高度重視,國內電能質量設備的市場將具有廣闊的發展機會。
電能質量監控行業面臨的發展機遇有以下幾方面:一是國內雖然有企業單位提供相關產品進行銷售,但時間都不長,并沒有在市場上形成行業龍頭;二是現有的電能質量監控系統基本上針對特定行業需求進行開發設計,還不能覆蓋大多數需要進行電能質量監控的行業;三是越來越多的企業單位認識到電能質量問題帶來的嚴重危害,導致對實時監控電網的電能質量狀況的需求越來越多;四是將來國家考慮到電能質量問題對整個國民經濟的影響,制定相關電能質量的相關強制標準,將會帶來巨大的市場機會。
近年來,隨著國內大量使用變頻、整流等電子裝置,在電能質量治理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在國外有比較明確的規定:電網污染嚴格控制,但在國內目前尚無明確立法規定,這是一個朝陽行業,一旦國家立法,將會出現井噴的市場需求。
不同于國外電氣元器件分銷行業的壟斷格局,國內電氣元器件行業雖然經歷了二十年左右時間的發展,但目前仍是一個高度分散的行業。
經過二十年的發展,國內電器元器件分銷商都面臨著轉型問題,未來國內分銷商有望從產業鏈中的渠道、物流等環節,逐步向市場營銷、推廣等業務方向發展;另外,伴隨著變頻、整流等電子設備的大量使用,市場需求將會出現井噴。
電氣元器件行業發展的趨勢,國外的分銷商格局是壟斷的,如北美地區分銷商的毛利率在26%-30%左右,而國內分銷商的毛利率約為10%,毛利率差別很大的原因在于分工模式的不同,歐洲和北美的分銷商不僅負責渠道,還負責市場營銷、推廣等環節,而國內分銷商僅僅停留在渠道、物流部分,因此毛利率很低,未來的發展格局肯定是朝著國際化的趨勢發展。